湾区中产千万送娃留学还是破圈无望?你家孩子适合国际化赛道嘛
枣妈宠粉送礼持续中,星标公众号并发送截图到后台,送广深国际化学校地图!
前段时间,炸翻国际教育圈的一则信息无疑是深圳部分国际学校公布了2023-24年的收费标准,有的学校学费增幅直逼30%。
纵观大湾区国际化学校收费,20w左右已经成了均价,10w左右没什么选择,枣妈真想对国际化赛道的学校说声:“爱你不易啊!”
学费作为是否考虑选择国际化教育赛道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但却不是唯一。今天枣妈就想跟大家聊聊国际化赛道选择的一些需要考量的因素。
哪些家庭不适合走国际化赛道?
“教育改变命运”这套说辞已经说腻了,从古到今家长都是尽全力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方向的选择成为了每个家长的重中之重。
随着留学的大众化和低龄化,家长们在教育考虑上不再局限于体制内一条路走到黑,开始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两条腿走路,纯国际化培养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家庭会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教学理念、升学成绩、费用、师资等等,所以在这里枣妈不会说哪些家庭适合国际化赛道,因为国际化赛道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广。
我们就谈谈哪些家庭不建议/不适合走国际化赛道,排雷为主,其他的大家各显神通。
先说前者,国际化赛道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内教育理念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的,即便现在体制内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从落实手段和进程来说还是与国际化赛道有着较大的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枣妈说“体制内转体制外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体制内路线以最后一张考卷的分数作为评判能否进入高等教育的标准,而国际化赛道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个人辨识度,提高学术背景,参加课外活动、竞赛等等,最后综合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挑选,从培养方式和考核标准来说两者是非常不同的。
一旦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就要做好断掉高考的念想,所以转轨是一个慎之又慎的决定。
如果您认可体制内的培养方式和希望保留高考这一输出渠道,那就老老实实在体制内学校厮杀出一条血路就好。
然后到后者,有一些家庭在择校的时候会来跟枣妈说“想要孩子接受快乐教育”,其实枣妈并不赞同这个说法。教育的过程不管你是否承认,都必须是痛苦的。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国际化赛道也非常“内卷”,甚至要比体制内赛道更加夸张,卷什么?
卷全英文教学、卷竞赛成绩、卷活动类型和活动数量、卷体育活动培养,国际赛道的学生也在竞争,只是说因为经济实力和身份资质的关系,可能抵挡住了一部分跨不过门槛的人,但是在圈子里还是大有人在啊。
还有一种家长,他们是觉得只要进入国际化赛道,轻轻松松全球前100的大学No Problem。
这一类的家长往往在择校的时候只关注一个点——那就是学校的升学成绩,觉得只要进入了国际化学校,就只需要稳稳等着进入海外知名高校。
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进了国际化学校虽然有机会去海外留学,但是跟在国内一样,学校也是有好有坏,有排名的呀,前100的学校和100开外的学校就不是一个概念,海外名校也是要看GPA的。
上下滑动,看美国前五十院校本科GPA要求
如果抱着“换到国际赛道就能躺平”的想法,劝您及早认清现实。
学费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但枣妈想说,这真的只是明面上的费用,一长串的支出还在后头等着呢。
1. 住宿费
现在很多国际学校都是学院住宿制的,宿舍条件不同,费用标准也有所差异,二人间、四人间是比较常见的配置,上床下桌、阳台、独立洗衣机、每天专人打扫,豪华的居住条件就已经意味着价格不菲,比如前海哈罗一学年的住宿费是11w+,万科梅沙书院价格相对来说友好很多,但也要1w7一年。
▲哈罗国际学校官网
住宿还分为学期制住宿(七天)和五天制住宿,收费也会有所差异。
▲广州科学城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如果不提供住宿,那就可能牵涉到校车费用。
在一二线城市想要提供足够广阔的教学环境给到学生,很多国际学校都会设置在离市区比较远的地方,接送学生一学期几千到上万的都有,还有分单程和往返的,像爱文往返双程15000元/年,单程9000元/年。
国际化学校的校服跟普通学校不一样,不仅每个季节会有不同的服装,同一个款式的衣服可能也有多种颜色,不同的场合对小孩也会有不一样的着装要求,像哈罗日常就是草帽礼服,有的学院制学校不同学院还有院服等等。费用基本在一套几千块钱的价格,比如一直被称赞校服很美的ULC剑桥国际高中校服费就要3800元。
▲ULC剑桥国际高中官网
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费用,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还会涉及到雅思托福等考试费用、提分培训费、研学活动和营地项目费用、升学指导相关的中介费用等,想要完成整个国际化教育进程,需要不少的财力投入。
众所周知,国际化学校在教学氛围上都是相对开放自由的。
学校会尊重孩子的探索需求、研究需要,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有很多也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完成时间,需要学生自行分解任务,按阶段性完成,甚至在个人规范上面可能允许孩子上课不坐在位置上,可以随意分组走动,允许学生在校烫发化妆……
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你要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
特别像枣枣读的IB类的学校,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尤其高。
IB最磨人的地方就是它有三门核心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知识论,在1年到1年半的时间独立完成一篇大约4000单词的学术论文,以及完成150个小时创业项目、社会服务和体育活动。
如此大的一个时间跨度,学生如何合理利用最后产出像样的成果,非常考验孩子。
所以,如果您感觉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时间观念差,任务分解能力不强,不建议选择国际化赛道,更不要期待到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孩子也许就能够活得更自如一些,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就算要选择国际化教育这条道路,也一定要选像A-level那样标准化比较高的课程体系才比较稳妥。
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投入
国际化教育值不值
首先,回归这个问题的前半句“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如果是要奋全家之力依旧只能勉强托举起孩子去走国际化教育路的话,那枣妈认为是不值得的。
压榨所有家庭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了孩子的教育做奉献,说不计成果,只要娃开心,那都是骗人的。往后的日子里家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将会是“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为什么你学不好?”
成年人背负的是经济的压力,孩子背负的是精神上的担子,我认为在某种程度来说,这算是一种家庭的PUA。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心理扭曲,也非常容易自卑,觉得自己家里人是很辛苦才把自己送到所谓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觉得自己跟别人是有差距的,无法融合到里面去的。
孩子想要某样事物的时候会变得小心翼翼,或者得不到一样同龄人有的东西的时候会攀比,会心理不平衡。相较于钱,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是否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然后就是“值不值”的问题,枣妈认为没有完美的教育,教育本质上就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的,所以如果希望通过砸钱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学校上,那肯定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枣妈考虑的是,体制内和体制外赛道的“容错率”。
我认为我们愿意投资到体制外的教育当中去,很大程度是考虑到了体制外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在体制内“一分干掉千人”的厮杀中,容错率无限趋近为零。而以枣枣所在的IB体系分析,它“慷慨”地留了2-3成的“犯错空间”,每一项的考核不一定要100%全对,有些试卷只要答对百分之七八十就能拿满分了。
国际赛道的教育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不必刻意追求分数上的完美,可以更注重概念理解,知识面的拓展,学习过程当中能力的培养,这些是比研究出题人套路,不断提高答题速度更重要,更有价值的。
第三点,是我们希望从国际化教育道路上得到什么。
国际教育推崇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讲究探索和兴趣的发现、培养。毫不夸张地说,国际化教育体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要什么都会一点,关于任何话题都可以侃侃而谈的。
而且,走体制外路线的孩子,目光不再只盯着国内的985、211高校,他们的征途是世界,家长们更希望他们带着中国的根,去培养一双能够容纳世界万物的眼。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量,怀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热情,收获“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积极态度。
看身份。如果家长是外籍或者孩子有外籍身份的话,可以从小就去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享受纯正的国际化教育环境。
看需求。最佳转轨时间应该是在孩子小升初或初升高的时候。
有的家长非常注重中国文化根基的培养或者学科基础的夯实,那转轨发生的时间可以稍微晚一些,但也不能太晚。
年纪越小就越容易适应国际化教育,英文的用法和口音也会更地道,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孩子小时候基本的三观塑形与中国文化认同感,因此这个时间点要拿捏得当,在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小升初或初升高转轨是最合适的。
需要注意的是,最晚高一下就一定得走,到了高二或者高三,先不谈学校收不收孩子,孩子能否快速适应不同的教学风格,培养起相当水平的英语能力也是一个问题。
关于国际化赛道选择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欢迎加入枣妈和恺摩的择校VIP群讨论哦!
枣妈VIP择校权益
1. 每天一则国际化教育资讯分享,帮助家长们认识湾区各个学校的特点和适合对象,深入剖析体制内外教育之区别,了解国际化教育之利弊,选择教育路径不再盲目。
2. 免费参与本年度所有大咖分享会,及时追踪国际化教育发展风向,掌握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孩子综合竞争力,家庭教育做到心中有数。
3. 实时讨论择校困惑,互相参谋,共同进步。
4. 针对家长们感兴趣的湾区国际化学校,满十人报名即免费派遣专业老师组团探校。
费用:99元/年
给独一无二的娃最适合的择校建立,